随着气温逐步升高,京港地铁14号线的空调系统维保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此前,暖通给排水团队已连续两个月对全线车站的冷水机组、空调水泵、空调水管路系统、冷却塔等10余种近800台设备展开“深度体检”,全力确保设备在夏季稳定运行。
“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为地铁站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做保养。”张淑光与团队主要负责14号线方庄站至张郭庄站17座车站的空调设备维护工作。作为车站空调系统的核心,冷水机组承担着“心脏”功能。张淑光和团队采用软轴毛刷物理清洗与化学药剂清洗技术,对管道进行精准清洗。“水垢会直接影响制冷效率,通过定向冲洗和管路疏通,确保水流畅通与高效换热。”张淑光介绍道。
为了让设备管理更高效,14号线暖通给排水部室为每台设备建立了“健康档案”——从技术参数到运行记录,再到维护历史,所有数据都被电子化存储。“就像给设备办了身份证,许多问题都能一键追溯。”张淑光说,这种数字化管理方式让团队在面对繁多的系统时,依然能井然有序。
除了空调系统,地铁防汛工作同样是重中之重。北京将于6月进入汛期,张淑光和团队也开始对排水泵进行维护测试,清掏水泵基坑,检查排水路由,并针对低洼点位、薄弱点位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我们还模拟了极端暴雨场景,通过实战演练发现漏洞,确保突发情况时能迅速响应。”张淑光语气坚定地说。
从业十余年间,张淑光练就了一项“绝活”——通过声音判断设备故障。“风机运转时,轻微的金属摩擦声可能意味着轴承磨损,而水泵的异常震动则可能是管道堵塞的信号。”他解释道。如今,他的工具包里常年备着三样“法宝”:红外测温仪用于测量设备运行温度与风口、公共区温度;热成像仪用于检查重点设备运行状态;多功能数字万用表随时检查设备运行参数。在一次日常巡检中,他凭借风机运转声音的细微变化,结合工具检测,提前发现轴承磨损问题,避免了设备停机。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声音、体感、气味都格外敏感,这已成为他专业能力的独特标志。“设备不会说话,但它们会‘表达’。”张淑光说。他的手机屏保是一幅儿子画的“地铁超人”:一个背着工具包的卡通人,耳朵贴着巨大的机器。“这幅画也是我工作的动力。”他说,“工作虽平凡,但关乎每一位乘客的出行体验。”
一年365天,张淑光与团队用脚步丈量车站,用专业守护设备。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地铁工作人员,让14号线的“呼吸”系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为乘客的安全舒适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