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点20分,太阳炙烤着地面。在京港地铁通号维修4-大兴线马家堡车辆段工区内,通号维修工程师张磊正在召开工作前安全交底会。一旁的通号维修督导果然手持微型摄像机进行着例行录像,通号维修技术员李存和王菁坡在仔细清点工具、物料。10分钟后,大家拎起总重量约15kg的工具包,径直向维护区域走去。
行走在纵横交错的地铁轨道上,不断变化的轨道间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对于经验丰富的通号维修人来说,他们的脚步早已适应了轨道的节奏,每一步都沉稳扎实。马家堡车辆段场区2区、3区是当天要作业的区域,完成接地保护后,新一天的轨道旁设备维护检修工作也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由于涉及列车出库、入库等因素,施工作业时间只能安排在每天的11点30分至13点45分之间进行。露天的作业环境,对每位维修人员都是挑战。
两个多小时的场区作业中,维修人员时而俯身弯腰,时而半蹲,大家全神贯注地对关键部件逐一进行检查、完成着转辙机维护等作业。汗水浸透了衣服,但他们依旧严格执行着标准化流程,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工作关乎着地铁运营安全,容不得半点懈怠。
“这些设备就像地铁网络的神经元,精密组合成列车安全运行的核心系统——地铁信号系统。信号系统作为地铁的‘大脑’,是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控制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有着十余年通号维修经验的张磊,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
张磊所在的马家堡车辆段工区团队共有26名成员。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默默保障着地铁4-大兴线的信号等共计10类设备的稳定运行,用高度的责任心、专业的技术守护着地铁的信号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