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的“北漂”故事:京港地铁为北京注入香港元素

“嘟嘟嘟嘟……”当站台安全门和地铁车门关闭时,港人熟悉的“嘟嘟”声便会响起。而今,这“嘟嘟”声由京港地铁带到了北京,属于“港铁”的标准“配方”也“北漂”。同样“漂在北京”的港人、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信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向记者娓娓道来港铁的“北漂”故事,看它如何扎根在北京,却又有鲜明的香港特色。

京港地铁,顾名思义为北京和香港合作的地铁公司。成立于2006年的它,是由港铁公司 (49%股权) 、北京首创集团及京投公司组成的合资公司,目前负责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及17号线的运营。2009年,京港地铁负责的首条线路4号线开通,当时线路总长只有约28公里。“到今天,我们开通了约162.8公里,共100余个车站。”邵信明介绍,预计待全部线路及车站投入运营后,总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

京港地铁的诞生与奥运有关——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召开,希望在轨道交通领域引入新的市场主体,京港地铁应运而生,它也是内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以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制)形式运作的城市地铁公司,在投资、建设、运营等多方面开创新模式。特别是在运营及服务方面,京港地铁运营的线路引入香港铁路的运营经验,将“以客为本”的理念带到北京。

地铁“香港标准”融入“北京标准”

香港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港铁在精细化服务方面也是有口皆碑。邵信明介绍,港人熟悉的“嘟嘟嘟”提示音、屏蔽门、防夹条、各类型导向指示牌、轮椅渡板、“同台换乘”甚至列车司机培训系统等,这些港铁的“标准配方”,都被京港地铁带到了北京,甚至经过十余年的融合及相互学习,部分已经成为“北京标准”,广泛应用于北京的各条地铁线。

在被问及京港地铁是否带动了北京轨道交通整体提升时,邵信明谦虚地指出,双方是在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他举例说,在维修、处理事故甚至处理降雪等紧急情况时,香港来的同事也都需要向本地同事学习。

为北京地铁线路注入人文艺术

在北京,有些市民地铁通勤时间长达1个多小时。如何在地铁站增加文化气息,令乘客的碎片时间增添意义?京港地铁不仅在自己运营的五条线路途经的车站引入色彩、艺术气氛,令每个站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更把港铁的“Art in MTR(港铁 艺术)”理念带到了北京,推出“M地铁”活动,将文化艺术注入地铁旅程。

邵信明介绍,京港地铁早前同新华社合作“一带一路”影展,利用地铁空间展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景照片,也曾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合作,鼓励市民利用空闲时间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

用“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带动发展

而今,港铁的足迹遍布四个国家、九个城市。邵信明希望能将港铁在不同国家和城市学习到的经验,都带到内地,帮助国家的轨道交通发展。他指出,过去十年,国家在车辆制造、信号系统等硬件方面发展十分迅速,相信香港的管理模式具有借鉴价值,例如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体化运行的综合管理体系(IMS)。同时,京港地铁管理系统被形容为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相信可以提供更多方面的参考。

邵信明指出,随着国家各项发展规划的落实,以碳排放为例,地铁作为相对绿色的交通方式,在内地未来都将有更持续发展,北京市现在规划约1000公里,预计2035年,连同周边市郊铁路,预计将到达2000多公里,从公共交通投资的角度出发,充满商机。

2022年,京港地铁所有线路在北京政府负责交通的政府部门“百分制”评比中,均拿到100分满分,是京港地铁线路开通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回看成绩表上,不是太多线路能拿到100分。”邵信明说。“我们的成绩,我们也都觉得满意。”

勉励港青北上体验多元发展

邵信明是香港人,自2016年担任京港地铁总经理以来,至今已“北漂”7年,说得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谈及京港生活的异同,他指出,香港总面积约为北京的一个区,但人口密度远超北京,因此住房条件方面,北京空间更大,相对更为舒适。此外,北京的美食选择多,不仅汇聚祖国各地风味美食,也有很多外国美食,丰富程度不亚于香港。

邵信明说,自己留意到近年很多港生北上求学,认为港生到内地知名学府继续进修是不错的选择,要切身感受才知道是否合适个人发展。他特别提到,国家改革开放至今,内地各省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D都唔会俾香港输蚀」,又强调如今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构造十分多元化,对于想要多元发展的香港年轻人,内地绝对可以提供平台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