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你知道地铁“试车人”吗?

今年年底,北京将有7条段地铁新线同步通车,线路规模创历史之最。目前,这7条新线的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进入通车前的空载试运行阶段。有一群人正利用这段时间,精心测试设备、紧张调试车辆,确保年底线路实现高水平安全开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这些地铁“试车人”的故事。

14号线:争分夺秒确保线路通车

上午11点,京港地铁14号线乘务督导员王超走进列车驾驶室,整理了一下口罩,拿起对讲机向控制中心进行请示,准备开始14号线剩余段的试运行工作。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铁司机,王超和同事们已经在线路上进行了超过400个小时的车辆空载测试,但每次轮到自己值班,他仍旧是一脸紧张、不敢松懈。

王超:“在调试驾驶工作当中风险会更多,因为每个车站都在施工,司机的瞭望和操作就要更加仔细认真,出现意外情况要进行一些应急处理。比如说丽泽商务区站至今也是一直在施工的状态,进站的过程中一定要鸣笛。鸣笛是为了让施工人员有一个防范意识,知道列车要进站了。我们自己一定要手动驾驶,避免速度过快停不住。”

王超工作前向指挥控制中心确认试车计划/京港地铁供图

在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王超驾驶的列车已经离开站台。在站台一端的空调机房里,京投所属轨道公司三中心站段设备部的主管工程师刘超也正在调试设备。作为14号线的设备系统的“大管家”,刘超要确保所有设备都运行正常。

刘超:“因为丽泽商务区的工期特别紧张,土建结构是5月底封顶,机电安装专业是6月12号进来砌的第一块砖,留给剩下的设备安装和装修的时间特别紧,但是各个参建单位都在里面特别积极地去抢工。车站那么小的一个狭窄环境里面,就有1000多人,大家在里面就是热火朝天的干活,几十台升降机,各种机械乱而有序,大家都在紧张的每天自觉地加班去干这个事情,这个场景对我触动其实特别深。”

参加工作以来,刘超经历了8号线、16号线等多条地铁的建设。十年来,地铁装备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设备测试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刘超却依旧坚持每个动作都要进行实操。

刘超:“设备状态很多东西它可以模拟,不一定会实际操作或者动实物。但是我对于自己管理的厂家也好,施工单位也好,要求就是我们每一次动作,必须要实际动了设备才行。比如乘客平常吹的空调,我们为了空调能正常使用,就要付出很多很多东西,配电、设备的调试,让它达到一个正常的使用状态。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乘客感受到环境的舒适,那我们的付出就是得到了回报。”

作为14号线最后的剩余部分,今年年底,从景风门到东管头5座车站将投入运营,14号线也将从东到西实现全线贯通。轨道公司三中心工程17部部长张疆说,丽泽商务区站远期将实现5线换乘。

张疆:“14号线剩余工程大约有4公里,通了以后14号线的东西段就串起来了,整体 47公里可以连通运营。更重要的就是把丰台的西边和东边整个连起来了,把西局和北京南站接通了。丽泽这个地块有5条地铁线规划,首先是14号线和16号线,14号线的北侧有新机场线北延,再往北我们要引进11号线和丽金联络线,总共是5条线换乘。”

为了进一步提高乘车体验,14号线全线贯通后,线路最小发车间隔将从3分半提升到3分钟。为了这短短的30秒,京港地铁项目部的信号工程师王景已经和团队成员忙碌了3个月。

王景:“这短短的半分钟间隔大家可能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对于我们信号专业来说,这是相当大的一个提升。为了这半分钟,我们要增加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打个比方来说,车辆跟安全门的联动,间隔短了就相当于是列车运行的频率增加了,安全门的联动应该是更多了,它的稳定性就要提升一个档次,确保它更低的故障率。”

17号线:全自动运行考验精确性

在东部城区,地铁17号线南段也将在年底通车。线路南起亦庄站前区南,北到十里河,包含了目前北京地铁站间距最长的地下区间。轨道公司一中心系统设备部副部长赵青介绍,在这段区间里,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00公里。

赵青:“今年通车的北京地铁17号线南段一共是16.5公里,包含7个车站,目前主体工程,土建、轨道、通信、信号等等已经全部结束。通车的这16.5公里其中有一段特别长的区间,从朝阳港到十八里店,总长度达到了5.28公里,列车的跑车速度可以达到时速100公里。”

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的地铁17号线列车/记者拍摄

这段超过5公里的运行区间,对列车运行的环境要求更加苛刻和严格。中铁一局动车调试项目经理万永胜回忆,第一列电客车上线运行前,他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

万永胜:“在4月份的时候,线路的样板段有一个从施工到运行的转换过程。但是隧道区间里边的条件还是比较差的。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我们进行整个区间的踏勘,都是用双脚把这里丈量出来的,天天在里边一般都走十几公里二十公里。最后那天晚上,那是到最后关头,必须要保证完全的安全才能进行实验。当天晚上我们一直在区间里边收了10公里,包括机具、垃圾,进行现场检查,第二天也没有休息,连轴转了48个小时。”

环境整洁的地铁隧道区间/记者拍摄

17号线开通运行后将取消司机驾驶,采用全自动运行模式,车辆从唤醒出库到上线运行,从进站停车到开门迎客,都将按照程序自动进行。精密复杂的信号控制系统,给信号调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轨道公司设备管理总部信号主管工程师吕文龙表示,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

吕文龙:“调试过程中跟传统线路相比,第一是它的接口会变多。以前都是人处理这些事情,现在变成我们的设备自动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跟其他外专业的接口会增加好多的信息传输通道,比如说跟安全门、综合监控、车辆。有些时候24小时可能都不会闭一下眼睛,一直在现场要盯控着,问题出现之后要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从14号线到17号线,还有几千名像刘超、王景一样的地铁“试车人”在地下空间里穿梭忙碌。通车后,乘客能享受到出行的便利,但这些“试车人”的工作却往往不为人知。说到这里,信号工程师王景笑着说,任何行业都需要“幕后英雄 ”。

王景:“总得有幕后英雄吧。像我们这些专业,可能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乘客感受不到,但对于乘客来说,他的出行能够安全、准时、平稳的到达,正是我们这些默默的、不为大家所知的专业进行保障才能实现的。”

 

正在进行空载试运行的地铁14号线列车/记者拍摄

作为北京地铁新线通车的历史“大年”,今年年底投入运营的14号线、17号线、11号线等7条线路各有特点,服务不同的功能区。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二级巡视员赵洪表示,轨道交通将继续巩固公共交通“主力军”的地位。

赵洪:“2021年在建地铁线路共15条线段,291.3公里。年底开通的7条线段共54.5公里,今年将成为轨道交通线路开通线路最多、投资任务最重的一年。这里边既有打通城市南北的大动脉,也有打通既有轨道交通路网断点的剩余段,更有为冬奥服务的轨道交通线路。7条线段的开通,对完善首都交通网络,缓解首都交通拥堵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轨道交通的‘十四五’计划奠定了基础。”

地铁列车搭载着城市里每个人的希望和奋斗,匆忙开过每一座车站。当你抬头看到线路图一段一段的增加、一圈一圈的扩展,请不要忘记每一位轨道建设者和每一位试车人的默默奉献,他们才是最可信赖的“北京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