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百年|首创集团投资企业京港地铁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献礼建党百年,本公众号将推出系列文章,总结回顾首创集团“十三五”以来各产业板块发展成绩,凝心聚力,整装再出发,启航“十四五”新征程。

融合两地经验 创新发展路径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由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各出资49%、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2%组建而成的合作企业。目前,京港地铁以PPP模式参与投资、建设并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14号线、16号线,以委托运营模式负责大兴线、17号线的运营管理。

十余年来,京港地铁始终秉持“以客为先”的服务理念,以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为首都乘客提供安全、可靠、舒适、便捷的生活服务,持续打造高质量城市出行空间;京港地铁不断开拓创新并借助股东及各方优势,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社会效益和公司管治的和谐统一,努力为轨道交通行业贡献力量;引入港铁先进管理理念,助力北京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升,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发展新模式,成为国内首个以PPP模式参与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轨道交通线路的企业。

港铁DNA+本地管理创新 为轨道交通提供先行经验

2009年,京港地铁4号线开通运营,这既是京港地铁运营的首条线路,也是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个以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作为京港地铁这一两地合作企业的“开篇之作”,4号线PPP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发改委的积极评价,也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

4号线开通当日即实现全线自动驾驶模式以及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2010年底在未停运一天的情况下顺利与大兴线实现贯通运营,2011年工作日早高峰由南向北方向最小行车间隔达到1分43秒……京港地铁4-大兴线这条长达50公里、最高日客运量超过160万人次的线路,一次次刷新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的记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港铁DNA与本地管理创新的结合,也是三方股东倾注成熟经验的体现。

京港地铁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资产管理、信息安全五大管理体系为基础,借鉴港铁在地铁运营方面的管理经验,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并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自主研发、与港铁共同开发等模式开发了多项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营数据信息化管理,助力运营管理的精细化。

以客为先 不断提升运营及服务水平

随着线路拓展,京港地铁服务的乘客也在不断增加,不变的是“以客为先”的服务理念。2020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各线路运营指标百分制考核中,京港地铁所辖14号线东段、14号线西段和16号线荣获满分,所辖线路列车兑现率连续5年达到99.99%的高水平。

在改善出行环境方面,京港地铁不断优化行车组织,通过增加列车数量、大小交路套跑、根据高峰乘客流向增加开行列车数、列车放空运行至客流较大的车站、在重点区域侧线增加临客、创新复合交路套跑模式等方式,十余次缩短行车间隔;开展4号线西直门站空调系统改造、列车多功能区改造、宣武门站换乘通道改造等站内、车内空间改造1000余项,让乘客出行体验更优质。为进一步保障乘客安全出行,京港地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所辖全部78座车站均已完成AED配置,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更多帮助。

小案例:地铁大兴线创新复合交路套跑模式

由京港地铁运营的大兴线自2010年底开通并与4号线贯通以来,日均客运量不断攀升。为保障乘客的顺畅出行,京港地铁不断优化行车组织,已10余次调整4-大兴线行车间隔。为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京港地铁于2021年5月8日创新采用新的复合交路套跑模式,大兴线工作日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由2分40秒缩短至2分钟。

4-大兴线在工作日早高峰新增黄村西大街站至中关村站的小交路,工作日早高峰上行方向6:15-7:42由黄村西大街站始发21列空车,下行方向7:50-8:46由中关村站始发15列空车;原小交路7:08由新宫站发出的6列列车调整至黄村西大街站发出。原新宫站至安河桥北站的小交路调整为08:09-10:17和15:45-21:02(以新宫站上行站台发车时间为准)。基于以上两种小交路,4-大兴线工作日早高峰7:00-9:00期间,形成大交路(天宫院站至安河桥北站)与两个小交路分时段实现1:1套跑的模式,精准调配运力,保障乘客早高峰通勤出行。试行新版运行图后,大兴线工作日早高峰7点至8点期间,单向小时运力将提升36%,即每小时该条线路单向可多运送约1万名乘客,有效缓解大兴线早高峰的客流压力, 4-大兴线17座车站早高峰常态化限流全部取消,大兴线也成为北京轨道交通中又一条实现高峰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的地铁线路。

在营造多元化体验方面,京港地铁在车站设有自动拍照机、鲜花售卖机、口罩机等多种自助设备,为乘客提供更丰富的便民服务;同时,开展M地铁系列文化公益活动与安全训练营系列公益活动,持续打造地铁文化氛围,让地铁成为体验一座城市精神内涵、文化气质的场所;此外,京港地铁积极连接沿线社区,实现与社区共融发展。近年来,京港地铁还建立了线上自媒体矩阵,为乘客提供多维度的查询服务方式,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融入科技 着力打造智慧出行

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在创新方面的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京港地铁参与组建了北京轨道交通协同创新研究院,通过提供运营管理、智慧地铁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以及为平台的创新成果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将运营需求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乘客及城市的发展。

与此同时,京港地铁也一直在应用和积极探索在智慧运维、智慧服务方面的新科技。2019年,京港地铁所辖的16号线成为国内首条5G信号全覆盖的地铁线路。疫情期间,京港地铁采用红外线无接触测温设备,2020年底开通的16号线中段,在安检工作中分阶段试点人工智能判图系统,在方便乘客快速出行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此外,京港地铁也已在所辖车站全面推广非现金支付业务,实现了京津、京沪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互联互通。

地铁维护维修方面,京港地铁通过预防性维修,对设备进行精准维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提高其可用性,从而保障乘客服务,同时将新技术引入维修领域,16号线信号系统智慧运维试点、变电所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试用等,进一步提升了维护维修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了地铁运营安全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十四五”期间,京港地铁将继续践行全面质量管理,打造高质量城市出行空间;积极推动TOD理念的在京实践,助力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推动轨道交通运营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用高水平的运营管理及服务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创造更大价值,助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