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扎根北京,拓展京津冀市场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之一。北京目前共有19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包括18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快轨),由北京地铁、京港地铁、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三家运营商。其中,京港地铁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引入港资的合作经营企业。2006年,京港地铁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京港地铁公司从2006年地铁成立也已经过去了10多年,京港地铁总经理邵信明形容它是京港两地“两情相悦”、三家公司“情投意合”所诞生的“混血儿”。 这个“混血儿”继承了北京企业的本地化优势和香港企业的商业化运营模式,邵信明就京港地铁是如何在北京的基础建设市场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市民提供“以客为本”的服务方面,向记者分享了京港地铁独到的经验。

三方合作,商业化运营

《21世纪》:在2006年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京港地铁时,有没有遇到由于香港内地政策制度不同而导致一些障碍,如何克服?

邵信明:虽然香港与内地之间存在政策差异或者说文化差异,但是对于京港地铁的诞生,总体来说还是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并没有太大的阻碍。当时,北京市希望通过模式创新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引入境外资本深化轨道交通领域投融资体系改革;港铁在轨道交通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方面恰好拥有丰富经验,同时希望可以让港铁“走出去”;促进京港两地合作交流一直是政府的大方向,京港地铁的诞生就水到渠成。我觉得京港地铁就是北京和香港“两情相悦”,三家公司“情投意合”产生的“混血儿”。

《21世纪》:京港地铁作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个引入港资的合作经营企业,与其他一些国企相比有什么优势与劣势?

邵信明:与其说优势劣势,不如说是不同。对于京港地铁来说,港铁拥有一个商业化的运营模式,现在在澳大利亚、英国、瑞典都有项目合作,港铁带入北京的不止是香港还有国际轨道交通运作的一些经验,将这些经验在北京分享、实施;在运作上,港铁可以给在北京的运营带来一些创新以及“以客为本”的服务理念等;但是,每个地区的市场不一样,纯粹将其他对方的经验搬进北京是不行的。通过三方的紧密合作,以及政府各方的支持,京港地铁这个“混血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适应北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21世纪》:京港地铁是第一个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轨道交通的企业,开创了国内基础设施领域体制改革的先河,4号、14号、16号线都采用PPP模式,PPP模式对于京港地铁来说有哪些好处?在PPP模式方面有什么经验?

邵信明:在公用设施方面,京港地铁的4号线是全国第一次采用PPP这个模式,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作为PPP参与者,首先从政府方面考虑,他们可以通过社会投资减小政府投入,同时,因为主要投资还是来自政府,还是由政府来主导方向;同时PPP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比起传统的方式更有活力,不同资本之间互动、进步;社会投资者要求回报,政府更重视可持续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在不断地互动磨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以及这种新的模式,受益的是北京市民。

《21世纪》:目前,北京的地铁线路有北京地铁、京港地铁、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三家运营商,怎么看待这三家之间的竞争?

邵信明:东京、伦敦等大城市也都有不止一家的运营商,问题是市场是不是足够容纳这么多运营商。再来看北京,现在北京市地铁路网运营总里程是574公里,到2020年北京市路网计划将达900多公里,还有约400公里在建,一个运营商来完成是很难的,有多家运营商,对政府和市民都有好处,而且北京的地铁市场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三家运营商;同时,公司之间良性竞争,共同进步,是一个良性的格局。

《21世纪》:在北京超高客运量这个背景下,京港地铁现有的三条线成本收回情况如何?开通时间最长的4号线目前是否已经收回成本?

邵信明:成本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的问题是收益,这个很难回答,地铁跟餐饮等其他服务行业不同,地铁投资大,成本回收时间长,成本及投入需从几十年整个委托运营的全周期来看。

立足北京 拓展京津冀业务

《21世纪》:对于现在大热的雄安新区,京港地铁有没有意愿对其建设提供交通方面的支持?

邵信明:我们的相关的同事正在积极搜集更多雄安新区的资料,因为媒体上的信息不多。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国家的宏图大计,是继深圳浦东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发展区。早上我在China Daily上看到正在招商的消息,招商的目的就是探究怎么帮助设计、发展这个城市,我们也希望通过搜集更多资料,有更多的了解。

《21世纪》:京港地铁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邵信明:主要还是在京津冀,京港地铁的总部在北京,活动范围覆盖周边的京津冀。北京市“十三五”规划,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线路总里程将提高到900公里;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也将对轨道交通有更大的需求。而且不仅是地铁,还有有轨电车、城际列车等的建设,我们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运营经验,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都是京港地铁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同时,在其他业务方面,引入在香港行之有效的铁路加物业综合开发模式(R+P)也是另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R+P模式不是单纯地盖房子和运营地铁,而是更好地实现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减轻对政府补贴的依赖,这也是利用社会资源的一个方法。R+P希望实现不同业务的一体化,利用轨道交通引导人流,通过人流带动城市发展。